serdftgy
艺术新闻

      赵超:汉代画像砖上的繁华盛世

      分享到:
      作者:赵超2021-01-06 07:55:28

          (1/3)

          (2/3)

          (3/3)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是最为直观的了。其中有很多珍贵的生产劳动场面,可以使我们了解汉代社会与当时生产力的真实情况。

        例如纺织。我们现在的考古发现中,可以找到新石器时期的纺织工具,如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古代梭子、简易织机的零件等,但是由于材料有限,当时织机的完整面貌是怎么样的,还只能推测,而汉代画像石就给我们展现了当时完整的织机图像(图1)。这样表现纺织的图像,在江苏、安徽、山东等地有过多次发现,画中表现的脚踏织机已经十分复杂完善。看到它,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马王堆汉墓、江陵汉墓等地能出土那么精致多样的汉代丝绸制品,才能了解古代纺织技术的发展程度。

        又比如古代冶金。汉代画像石中有关于冶铸作坊的图像,图2就是在山东滕州西户口村出土的一件汉画像石。这幅画的左侧是一座冶铁炉,悬挂的一个巨大鼓风橐囊正向炉中送风,中间有几个冶铸工人在浇铸器物,右边是几个工人在锻打铁器,表现出一派热烈紧张的劳动场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鼓风橐的出现。这是一个椭圆形的皮囊,用木框架做骨架,外边包上皮革,把它像拉手风琴一样地推拉起来,就能把空气不断地送入炉中,使炉子达到需要的高温。这是古代冶金技术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发明。汉代甚至发明了水轮带鼓风橐囊的水排技术,用水力推动橐鼓风,使冶金的规模和效率大大提高。以往我们只能看到文献中的有关记载,但是不知道橐的实际形状结构,这幅图像使得我们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留下了确切的证据。

        在四川画像砖中,有很多关于提炼井盐的图像,其中有开凿盐井、树立井架、提取盐水、煮盐等制作井盐的全部生产过程,为我们了解古代井盐生产留下了具体可靠的实物资料(图3)。井盐生产是古代四川等地居民的一大创造,也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人们生活中盐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从舜帝开始就把山西河东盐池这样的食盐资源纳入国家的控制之下。春秋战国时期,沿海的齐国等地也是靠海盐生产富甲天下。汉代更是实行盐铁专卖,由国家控制了各地的食盐资源,盐铁成为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内陆得到海盐是比较困难的。而四川等地的地下有盐卤水存在,古人便通过凿井把盐卤水汲取出来,然后用煮水的方法把食盐提炼出来。直至近代,井盐生产还是沿袭着古代的生产方式,制盐业也是四川等地的重要经济产业之一。现在有学者在专门进行古代井盐史的研究,而这些画像砖就是最好的资料。

        另外还有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图像。从新石器时期开始,中国中原地区就形成了以农耕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社会。我们现在看到汉代画像石中表现出的当时的农耕方式,会非常惊讶地发现,随着长期的开垦耕作,古代的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掌握了较高的生产技术,例如牛耕、水利灌溉、中耕水稻插秧等。西汉晚期,《汜胜之书》中曾经提倡“区种法”,注重管理,提高了产量。几千年来延续的这些农业技术,一直是中国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与目前有些地区仍然存在的农耕形式基本相同。例如在陕北画像石中多次出现的牛耕图,已经使用两头牛来合作拉犁,使用的犁与现在农村使用的犁毫无二致。我们现在把这种犁称作直辕犁,在犁上装的犁铧都是用铸铁制作的。在辽阳三道壕出土过西汉时期的铁犁铧,长40厘米,宽42厘米,高13厘米。这样大的犁铧,耕地的深度可以达到15厘米以上。从现在耕地的经验来看,必须有两头以上的大牲畜才能拉动,所以在画像石上描绘的犁地图大多是两头牛在拉。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在犁地的人后面,还有一个人赶一头牛在耱地,说明那时出现了更为精细的种植技术。《汜胜之书》中就记载了“凡麦田……谨摩平以待种时”。在四川发现的水田插秧画像砖上,描绘的插秧场面和今天南方插秧也是一模一样的,说明已经采用了育秧移栽这样的新种植技术以提高水稻产量,这是水稻种植的重大进步。

        这种比较发达的农耕方式保证了人民生活的基本温饱。据记载,汉代人口最多时达到5700多万人,而开垦的耕地有八亿多亩。每个劳动力需要耕作三四十亩土地,产量虽然不高,但也足够生存需要。所以《汉书·食货志》称:“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伯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华阳国志》载:“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太牢之厨膳,归女有百两之徒车。送葬必高坟瓦椁,祭奠而羊豕牺牲。”这些都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富裕发达程度,与画像石中的描绘可以互为证明。

        (本文摘自《文明探源:考古十讲·汉代社会的写真》,题目为编者所加)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79(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