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dftgy
艺术新闻

      浩然养就磅礴气 心画只为传心声

      分享到:
      作者:解英华来源:中国艺术报2022-11-22 08:22:45

          (1/2)行书·对联 李纯博

          (2/2)楷书·自作诗 李纯博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浩然养就磅礴气 心画只为传心声

        ——专访书法家、中央电视台戏曲和音乐频道副总监李纯博

          “中国书法作为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不能抽去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而独立存在,而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和艺术媒介,同时也是个人学养的一种外在表现。书法与文化兼修兼善是传统书法的基本追求”,这是书法家、中央电视台戏曲和音乐频道副总监李纯博对于书法的认识和定位。

          李纯博4岁习字,少年成名,曾师从郑彦伟、何伟、萧劳、徐之谦、欧阳中石、刘炳森诸先生研书学文;他砚耕不辍,成果斐然,1982年其作品在日本东京春秋学院与吴佩孚、罗振玉、溥杰、黎雄才、张仃等名人大家的作品共同参加“现代中国美术展”,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三十而立”首次个人书法篆刻展,已出版《李纯博诗书·宁夏颂》等书法字帖数十册;他致美为用,书文兼善,曾为包括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体育大世界》《祖国各地》等上百部电视文艺、专题类节目题写片头、字幕、唱词;他身兼数职,熔钧诸艺,历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剧协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

          书文兼修能及物,心手酣畅总淋漓

          “书法在古代是传统知识分子即文人群体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书法是文化的一个外延,离开文化而去提书法,则空洞无物。如果剔除‘文化’大概念,书法徒为技法。书法无文化,则无精神面貌,无精神面貌则匠。我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涉猎广泛,正是由于长期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我才得以在书法道路上走到现在。”李纯博说。

          在李纯博看来,“书法应该放到文化大概念之下去理解和学习”。李纯博在回顾自己的学书之路时说:“我从十几岁起,师从萧劳先生学习书法。萧老博古通今、学识渊博,他在教我们书法的同时,要求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以‘游戏’的方式让我们学习做对子,指导我们关于对仗、平仄等基础知识的学习。那段时光令人记忆非常深刻,我在诗词曲赋上的素养得益于萧老的启发和教导。”

          欧阳中石先生是李纯博师从时间最久的老师。李纯博说,先生以“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理念开展书法教育。欧阳中石先生这样评价李纯博对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所取得的成就:“纯博与我从游多年,习文好学,大凡与文艺相关者无不恪意求之,辄以围弈求融通,以拉琴求谐和,以抄书求诵读,诚可谓博取厚积,汇诸长川以入大海也”,并嘉赞李纯博能以工整小楷边抄边读元曲以为日课,以为“此正是古人读书之道”。

          李纯博出身梨园世家,其父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所创办的“荣春社”科班头科学员。他自幼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京胡。此外,他对诗、书、画、印、棋都有所涉猎。他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其他艺术门类的滋养,渐渐川汇于一心,应指而生花,正所谓厚积而薄发。他以京剧中“六场通透”类比学习书法,指出“琴棋书画通透才能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

          正是凭藉在传统文化上的日积之功,李纯博在回乡时感山川之壮美,兴怀古之幽思,磅礴胸臆吐为诗篇,手挥挫芒应诸笔端,遂成书、文双美的《宁夏颂》。正如欧阳中石先生所评:“他继承了古代的传统,又在向前发展。”观李纯博的书法,有“中和为美、大中至正”之态,“清风出岫、明月入怀”之姿;筋丰力健,其美在神,临古师古却不泥古,一笔一画间见其骨力,疏密开合中见其风貌。观李纯博的诗作,恰如中国文联原名誉主席孙家正所说:“待品诗中味,忽觉心相通。殷殷报国志,源自乡土中。一卷常在手,犹如沐春风。”正可谓赋诗言志,心手双畅。

          “尚美在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高精神追求

          李纯博认为“尚美在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高精神追求。他说:“在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多门类当中,对可供审美的‘意象’‘意境’的营造和追求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即以最好最美最和谐的状态来示人。在平凡事物的表象中构建出审美‘意象’,从而表现出美的人生意义和境界。”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尚美在意”精神,贵在能体味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悲、苦、愁等各种情感,并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状态付之以传统艺术观照,并创造出一种审美意象来进行艺术表达。书法艺术通过笔墨勾勒出简约雅致的字形,展现书法家的才能、功夫、修养和精神。他以传统戏曲为例:“传统戏曲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一个‘美’字。比如,传统京剧《野猪林》中,林冲被打八十军棍之后,通过表演者在舞台上做出一系列动作,以美的形式表现‘衣冠不整,鬓发凌乱’的情景,可谓美妙绝伦、感人至深。”

          李纯博在书法创作中将这种“尚美在意”精神很好地展现了出来。他的作品,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书法的整体美感。细品之下,每一件作品、每一个字的笔画,每次书写时的起笔、收笔所呈现的线条质感,都能体现出书法艺术的“气韵流动”和“意象之美”。李纯博的书法作品,融感性与理性、内在与外在、情感与理智、内容与形式于一体,让人不觉间进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物我两忘之境。有人说,李纯博的书法充满静气,不浮不躁,整体布局和谐完满,克古人之未竟,绍尚美之坠绪。

          李纯博在实践中探索书法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他为殿堂楼阁题写匾额和楹联,为书籍报刊题写书名刊头,为影视作品题写片头唱词,让书法艺术的字体之美、笔画之美、结构之美、章法之美,进入大众视野,融入百姓生活。李纯博为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题写的唱词,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纯博认为,“在新时代,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就要对传统书法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发挥书法艺术对生活美学的构建功能,器皿、服饰、书籍、装潢设计都可注入‘书法’元素”。

          作为中国书协第五、六、七届理事,李纯博非常关心书法艺术的普及和引导工作。 《李纯博临池墨迹》将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供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学习借鉴。他期冀以此为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8(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7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