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dftgy
艺术新闻

      王川:天竺窣堵坡

      分享到:
      作者:王川来源:美术报2023-03-14 08:21:58

        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的窣堵坡浮雕

        阿育王时期建造的窣堵坡以桑奇大塔最具代表性,窣堵坡是不具实用价值的建筑物,是一座人工堆起的土山,密实而不可进。初始的佛教还没有出现偶像,被称为是“无像时期”,因此在早期的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形像都是以各种象征物来表示的。塔里埋着佛陀的舍利,塔就是佛,拜塔即拜佛,窣堵坡代替着佛陀来接受信徒们的顶礼膜拜。

        小乘教律典中记载着古印度造塔的标准:“应可用砖两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钵,随意高下。上置平头,高一二尺,方二三尺,准量大小。中树轮竿,次著相轮,其相轮重数,或一、二、三、四,及其十三,次安宝瓶。”桑奇大塔的结构应该是和它相近的。

        桑奇的窣堵坡一共有三座,以1号塔最为完美,桑奇大塔就是指它。它的直径约36.6米,高约16.5米,是由一个半球形的覆钵体塔身、顶部的一个方形平台、上面一顶三层的伞盖、上下两层围栏、双重扶梯、绕塔的甬道以及四座塔门所组成的复合建筑物。

        桑奇2号塔的建造年代要早于桑奇大塔,它没有四个塔门,只有围栏,形制要简单些。3号塔则晚于桑奇大塔,只有一座塔门,门的形制与桑奇大塔的基本相同。

        印度人的哲学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座高耸的须弥山,又称修米楼山,这两种名称其实都是喜马拉雅山的音转。这种覆钵体象征着印度神话中孕育了宇宙的金卵,神祗就住在山的顶部。那根伞柱象征着宇宙之轴,三层伞盖则代表着佛、法、僧三宝或三层天界。伞盖立在覆钵顶一个方方的围栏当中,源自古印度以篱笆围住圣树的风俗。在伞顶和围栏的正下方埋藏着佛舍利,信徒们认为这样佛的灵魂就可以循着圣树升入天国。四座塔门标定着东、南、西、北四个正方位,称栏楯。

        桑奇的窣堵坡最精华的部分就是那四座石雕的栏楯。它们各高十米,由两根立柱和三道弧形横梁组成,上面布满了圆雕和浮雕,题材都是佛陀本生和本传的故事。由于建造较早,佛陀的形像还没有出现,而是以空着的宝座、伞盖、无人乘骑的马、菩提树和法轮等物来代表。这些栏楯的制作者中有象牙雕刻匠,他们使尽全身解数把这些冷硬的石头刻得如同细腻柔软的象牙工艺品,几无空白。栏楯上还加饰了许多圆雕,既有着大象和瘤牛这样印度本土的造型,也有着鼓腹侏儒、有翼狮子和有翼公牛、狮身鹫头的怪兽这样来自希腊和波斯的造型,还有人物,它们有坐有立,充填着立柱和横梁之间的空间,更加丰富繁缛。

        桑奇大塔上最美丽最传神的就是药叉像,位于栏楯门的立柱下,按中国的建筑来说是“雀替”的部位。药叉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生活在森林中的精灵,以后成了佛教的保护神,有男有女。女药叉斜倚而立,伸长着双臂攀扶着浓密的芒果树枝条,几乎是全裸的身体形成了S形弯曲。她左腿向后弯曲,右腿支撑,身体向前倾斜,突出了那极度丰满美丽的腰肢,非常富有运动性和韵律感。工匠们着意夸大了她的女性体征,使她成了一个非常具有诱惑感的美丽女性,从而表明了印度人对生殖的崇拜。这尊药叉成了温香软玉的女神,她背倚大象,头顶孔雀,飘然脱壁,使得原本显得拘谨和平板的栏楯也变得生气勃勃,充满了人性的魅力。

        源于桑奇的这种窣堵坡在日后的千年里随着佛教而向世界各地流传,并有了无数种变体的形式。但不管它有何种变体,塔上的伞形华盖和覆钵形塔体这两种基本单元却是一直存在,有时这两种单元会并存于一塔,但也可能以单一的形式而存在,比如伞形华盖就被拉长了,成为十三层的相轮,又在上面增加了塔刹、蕉叶和宝珠等种种缀物。

        桑奇位于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有专家说它始建于阿育王时代,就是当时的遗存。也有人说还不能肯定它就是当年阿育王建造的那八万四千塔中的一座,但它基本上保留了最早弘法时的那种形制。经研究,这座塔是公元前一世纪末时由安达罗人所建造的,因为塔上还没有出现佛像。

        但无论如何,桑奇的窣堵坡是印度最宏伟的佛教纪念性建筑,是世界上最早的佛塔。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61(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