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dftgy
书法理论
    1. 朱中原:传统书法批评范式的终结与现代学术批评制度的构建
    2. 作者按: 这是八届书学讨论会我自己落选的论文,我不能说我的就写的好,我只是说,在入选的论文中,还有好几篇论文都是关于书法批评的,但有些论文题目显得过于空泛。贴出来的目的,不是想对这次评选说不和不公正,而是让大家提批评意见,以便今后继续改进,无论各位的意见是好是坏,能入选或不能入选,都不影响这次评选的程序和结果。谨此致以谢意! 当然,如果主办方或其他人能将此次所有论文内容都公之于众,让大家都能看到,都能品鉴,都能“评选”,我想,这样,可能会促进评选的更加民主化、公正化和科学化,我想,这也是包括中国书协在内的所有书坛人士都愿意看到的。 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 内容提要: 当代书法批评研究的开展,有赖于书法批评学的系统构建,但本文重点并非讨论书法批评学体 [详细...]
    1. 解读王铎书法《鹤林甘露轴》、《游沐涧寺》
    2. 行书《鹤林甘露轴》的创作年代 曾有朋友发来电子邮件,要我就王铎行书《鹤林甘露轴》的创作年代谈谈看法。这是一件我熟悉的王铎作品,当年曾为之写过一篇短文,但是出现了一点错误,值此机会正好作点说明并加以改正。 《鹤林甘露轴》,我第一次见到是在2006年,但因为见识狭隘,解读时误将此轴理解为王铎录写自己的一通信札作成的书法作品。图录出来后,我的朋友、台湾学者吴国豪先生来电告知,此轴所书不是王铎自己的信札,而是临写米芾的《鹤林甘露帖》,荣宝斋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第38卷收录了这件作品。我找来《中国书法全集》第38卷比较,发现卷中收录的这件在清代康乾时期曾是大收藏家安仪周的藏品、并被安氏著录在他的《墨林汇观》中(见《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P331)的《鹤林甘露帖》,是被编者判为米芾伪作列入卷中作备忘的。经过比对还发现,王铎的《鹤 [详细...]
    1. 剥去“皇帝的新衣”,让书画艺术回归自己的殿堂
    2. 有这样一件真事:一位当代很有名的书法家,字写得功底深厚非常之好。有一天,他带了自己得意的作品到荣宝斋一家展销厅,进了店拿出自己的作品问店员,“这字如何?请评论一下。”店员请他的老板出来鉴赏,老板非常精通字画,看了说:“写得非常好!真是件难得的好作品啊!”书法家说:“既然如此,可否挂展代卖?”老板果断地回答说:“难能收挂啊!字虽是好字,可是挂了卖不出去啊!现在我们只挂名人之字画,市场只认名人字画,没有办法啊!”书法家追问为什么?店员回答:“因为现在大多数到这里来消费买字的客户,都不太懂字也不研究书法作品之精良,而只认名人字画,因为名人的字再差,也能卖钱。书画家的字画再好,也无市场……。”听之,思之,书法家 [详细...]
    1. 板桥书法折射的创新力道
    2. 板桥有诗为证: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老先生怀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胸襟,在从善如流、博采众长基础上,不落窠臼、独辟蹊径,挥写成就了一段令后来者呼之欲出、叹为观止的书法传奇。《世说新语》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板桥书法意味深长,其间折射出的创新力道正力透纸背,让你我在品味解读的过程中心领神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悠悠华夏史,上下五千年。创新的精魂理念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勃发奔涌,于星光璀璨的驿站隧道里大放异彩。直面顽固守旧势力“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叫嚣责难,深谙“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至理名言。   商鞅阐述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真谛,力推新法,富国强 [详细...]
    1. 陈振濂:中国书法60年——从弱势走向繁荣,从小众走向大众
    2. 60年中国当代书法的步伐,与60年共和国风风雨雨相始终。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盛而书法盛,中国文化又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互为表里,故国家盛则文化盛。以此环环相生,中国书法的兴旺发达,绝对离不开中国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这个前提。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为政治目标作形象诠释方面,书法先天就是十分弱势而不得不让文学小说、绘画雕塑、电影广播专美于前。因此,上世纪50年代前期,书法成为一个冷辟、寂寞的存在,只有极少数爱好者在私下里兴趣盎然而已。 5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国家经济文化政策的大调整和一代巨擘沈尹默先生的呼吁,书法开始从潜层次走向前台,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旗帜,书法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合法身份与正确定位。当时受众不多的北京电视台开办书法讲座;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相继成立书法篆刻研究会 [详细...]
    1. 顾工:谈当代书法收藏
    2. 这次友声书社学术研讨会,以“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为主题,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当代全国性书法活动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30年,大家对书法学习、创作和艺术理论探讨得比较深入,而对作为当代书法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的“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却还缺少系统的研讨;另一方面,当代书法的展览、评论和收藏,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同步的,30年沧桑巨变,名家沉沦和新秀崛起在书坛不停上演,展览的功能、评论的价值、收藏的眼光考验着人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书法史的经验特别是最近30年的经验也为我们总结、探讨“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提供了可能。 收藏界历来有一个现象,就是“厚古薄今”,重视古物,而对身边数量庞大的当代作品相对轻视。在2000年以前,中国当代艺术品,包 [详细...]
    1. 书法(书写)教学中兴趣培养方法探究
    2.   汉字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汉字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写好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如此,写好汉字还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写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正因为如此,写字教学日益受到中小学教育的重视。但是,纵观有些学校的写字教学,我们发现,由于操作及教学的偏颇,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练习内容比较单一;训练方法机械单调;过于片面追求写字效益等,使学生的书写兴趣低下,效果较差。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兴趣呢?下面就我在日常教学中尝试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作些介绍。   一、品字悟趣   要想高效的完成写字教学,首先要让 [详细...]
    1. 尽得风流——庆国庆·浙江书法六十年述略
    2.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从经济、政治与科技,还是从文化、艺术来说,浙江都是一个重地。一个区域的文明与文化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在浙江七千年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元创新、精致和谐的文化精神是促成浙江成为“中心”的根本基因。从文化地理学的视域,区域对于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浙江区域长期以来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积淀,直接地造成了这一区域相对稳定有序的书法传承脉络与书法风格特征,同时也孕育出一大批引领书坛的书法大家,他们创造了经典、丰富了艺术成果。可以说浙江书法数千年的繁荣与中心地位是浙江区域文化传统与精神的必然产物。 如果说浙江区域的文化传统与精神是影响浙江书法进程的核心基因的话,那么基因所衍生出来的众多书家,以及兰亭、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等组织机构,促成了浙江书法六十年繁荣发展的基本动因与载体。他们 [详细...]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0(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7411183
memory 3.3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