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dftgy
艺术新闻
    1. 天工人巧日争新——谈新时代铜艺的创新发展
    2.   铜制技艺是一种古老的金属细工技法,是一种在铜板上用腐蚀液腐蚀或者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形成的独特工艺。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为当代铜艺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在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对手工艺颇感兴趣,跟随祖父与父亲学习铜工艺,希望祖传的事业在我手上能够恢复并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铜艺从业者,不能安于那种机械性的完成姿态,而是要始终坚持不断开拓创新的进行时态。当代中国铜艺要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按照现代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进行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需求巧妙结合起来,伴随着互联网平台,让 [详细...]
    1. 当老字号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新问题——百年匠心还须法治守护
    2. 8月19日在第六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上的传统虎头鞋。新华社发    【法眼观】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百姓心中的分量,也印证了这些老字号的辉煌历史。    凭借独特的文化传统、独到的经营理念、独家的加工工艺,很多老字号历经百年而不衰。它们浸润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展示出丰富的经济文化价值。然而,随着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商标权属争议、“搭便车”、傍名牌等涉老字号知识产 [详细...]
    1. 2022海内外节展看点
    2. ★北京国际设计周(BeijingDesignWeek)9月至10月 北京国际设计周于2009年首次举办,自2011年起,设计周活动每年举办一届。为国内外设计机构和人才提供常态化的展示、交流、交易的服务平台,打造服务公众的“展示周”、服务专业的“交流周”、服务产业的“交易周”。今年活动由设计名城、设计竞赛、设计赋能、设计论坛、设计人才、设计之旅等几个单元组成,此外还有“设计向未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计创新展暨论坛、北京国际儿童设计周、北京国际设计周绿色会展行动计划等特别策划。其中,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将于9月29日至10月2日举办。 [详细...]
    1. 镜面光雕画画家盛焰的别样“镜画”人生
    2. 纺织女工 盛焰   “在镜子上表现人物作品,必须一气呵成,不作修改。人物形象既要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又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和灵魂,传达其内心世界。”这是镜面光雕画画家盛焰对于镜面光雕画艺术创作的理解。28年的执着坚守,他以刀为笔、以镜为媒,刻画出独属于他的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小时候父母亲比较忙,都是哥哥姐姐们带着我一起玩,而玩的游戏,就是和他们一起画画”,出生于书画世家的盛焰,从小就饱受艺术的熏陶:小学时代得到书画家李宗双的指导,高中时代跟着国画家余传宝学习绘画,开阔了眼界,打下扎实基础。他说自己走上绘画这条专业道路是必然的。 [详细...]
    1. 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时代担当——评《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
    2.    【读书者说】    编者按   7月8日,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时说:“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那么,考古遗址博物馆是什么样子?在保护传承弘扬考古遗产方面,遗址博物馆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翻阅新近出版的这本《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你会看到,8000年前的独木舟、5000年前的陶工指印、4000年前的面条、面积逾5000平方米的战国大墓……这些反映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古代中国的“高光时刻”,化作一座座纸上的考古遗 [详细...]
    1. 考古学的文化遗产观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考古学的目的是通过实物遗存来复原古代历史,包括重建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史,以及补充和修正历史时期的历史,这方面的考古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凡成就,极大延伸了人类历史的长度,也丰富了历史研究的内容。但是,除了重建史前史、证经补史之外,考古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对文化遗产的挖掘与阐释、共享与传承。如果说前者是“作为历史学的考古学”,后者可称为“作为文化遗产的考古学”。在中国考古学已走过百年的今天,考古学正经历着学科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型,那就是文化遗产的挖掘与阐释、共享与传承,这种文化遗产观正在深刻影响着今天的田野考古以及考古学术思想。 寻求古今人文传承是考古学产生的基础   中国考古学孕育于传统的金 [详细...]
    1. “昂”藏七尺——赵孟頫诞辰700年
    2. 过去的两年美术界大展不断,如苏东坡特展、徐渭诞辰五百年书画展。今年将迎来赵孟頫诞辰700周年,无疑,他应该成为今年美术界的一个焦点。 人们对于赵孟頫的认识首先指向书法和绘画。宋代书法一转唐代重法度的风向走向崇尚写意的道路,书体形态上由静到动,行书代替楷书成为流行的书体,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行书大家和更加自由与个性化的面貌。然而到后期,偏向追求个人风格的书风在过于信手拈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书家们不再重视楷书使书法失去了筋骨趋向萎靡柔弱,书法风气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相比。在此背景下,赵孟頫高举复古的大旗,重新放慢书写脚步,研究被破坏和中断了的书法法度并由此借唐追晋。他主张的复古既是复唐楷的气象森森之古,更是溯唐而上复魏晋笔法传统的气质之古。他的楷书一点一画法度谨严,重新找回唐朝诸家的风骨,并且真行相和尽显遒劲和华美,楷书上 [详细...]
    1. 风格是风格 品格是品格
    2. 如今,“风格”一词面临着被滥用,甚至是已经被用烂的境地。 随便一个人,拿起笔来挥舞、涂抹几下,不管写得好与坏、画得优与劣,都可大言不惭地对外宣称,这就是他的创作风格。也总能听到这样的论调和劝诫,比如“艺术创作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不然出不来”云云,给人感觉好像一旦有了个人风格,就很容易出来、很容易凸显、很容易被大家认可似的。而事实上呢,远没那么简单。 不是说对于艺术创作来讲,风格完全不重要,而是没有一些人鼓吹的那么玄虚。不要以为具备了个人风格,就算大功告成,就可以坐享其成、安枕无忧了。风格仅是第一步,就像一个人的外在容貌一样,形象先确立起来后的确有一定的辨识度,初次见面容易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但如果你是虚有其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时间长了人家也是不会再与你继续交往下去的,甚至你还会遭到嫌弃、疏远。 [详细...]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460(s)   3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