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dftgy
书法理论
    1. 清代书论·佚名·书法秘诀
    2.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悠忽五六年矣。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 [详细...]
    1. 清代书论·刘熙载·书概
    2.  圣人作《易》,立篆以尽。意,先天,书之本也:篆,后天,书之用也。   书之有隶生于篆,如音之有微生于宫。故篆取力气长,隶取势险节短,盖运笔与奋笔之辩也。   正书居静以洽动,草书居动以洽静。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沈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   书家一尚熟,而熟有精粗深浅之别,楷能用生为熟。熟乃可贵自世之轻俗滑易当之,而真熟亡矣。   篆尚婉而通,南帖似之;隶欲精而密,北碑似之。   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唐太宗论书曰:“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 [详细...]
    1. 中国书法理论选1
    2. [秦·李斯·用笔法]   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回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理当自见矣。 [详细...]
    1. 中国书法理论选2
    2. [唐·张怀瓘·书断]   书断列传第一: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汲冢书、李斯、萧何、蔡邕、崔援、张芝、张昶、刘德升、师且官、梁鹄、左伯、胡昭、钟繇、钟会、韦诞。   古文:按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仓颉仿象是也。   大篆: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为篆,篆者传也,体其物理,施之无穷。甄鄷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又《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并此也,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干字。   籀文:周太史史籀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七略》曰: [详细...]
    1. 扇面书法创作要点
    2. 扇子历史悠久,扇面书法文化底蕴丰富。在古代扇子是文人传播、交流书艺的绝佳方式之一,古时文人相聚、互馈题扇一柄,既切磋了书艺,又增进了友谊。古代文人创作的书法扇面作品文化含量高,内容诗文居多,它同时是文人间珍藏友谊、记录交往的物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扇面的形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折扇,一种是异形扇,主要有折扇、羽毛扇、团扇、障扇等。折扇上宽下窄,中有折痕,因此书写时要归行,顺着折痕的行路来写。异形扇面书写时要随行就势,根据扇面外形来书写的块面形状。可以在扇面中间的正方形、长方形来安排书写。扇面尺幅不宜过大,折扇大者不过2平尺小者在1平尺左右(以扇子两顶角之距离计算其宽度)。其他扇面的高、宽也在1尺左右为宜。 扇面在内容的选择上既可以体现书家的思想与境界,又有助于使用者欣赏名辞佳句。扇子在炎炎夏日中把玩于掌指间,故扇面书法中的文字须有纳凉、清热、 [详细...]
    1.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 此帖(官奴帖)在《淳熙秘阁续刻》,米元章所谓绝似《兰亭叙》。昔年见之南都,曾记其笔法于米帖,曰:“字字骞翥,势奇而反正,藏锋裹铁,遒劲萧远,庶几为之传神。”今为吴太学用卿所藏。顷于吴门出余,快余二十馀年积想,遂临此本云:抑余二十馀年时书此帖,兹对真迹,豁然有会,盖渐修顿证,非一朝夕。假令当时力能致之,不经苦心悬念,未必契真。怀素有言:“豁焉心胸,顿释凝滞。”今日之谓也。时戌申十月有三日,舟行朱泾道中,日书《兰亭》及此帖一过,以《官奴》笔意书《禊帖》,尤为得门而人。   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魏,断不在唐人后乘也。   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谈与不谈耳。极才人之致,可 [详细...]
    1. 书法术语屋漏痕、折钗股、画沙印泥的解释
    2. 屋漏痕,形容用笔的方法。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屋漏痕者,屋上天光透漏处、仰视则方、圆、斜、正,形象皎然,比喻点画明净,无连绵牵制之状也。《书法三味》说:屋漏痕者不见起至之迹也。沈尹默先生也说:颜清臣则以屋漏痕比喻中锋。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才能徐徐留下来,其流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下,留其痕于壁上,始得圆而成画,放纵意多,收敛意少。 沈尹默先生的解释非常明确。以屋漏痕来比喻中锋,是针对写竖画而言的,要求行笔时并不能一泻直下,手腕需时左时右,顿挫行笔,如屋漏蜿蜒下注,则笔画圆活生动。这就是说,写竖画时若上下一等,笔即直过,像一根木柱,必然匠气,不生动。所以,我们书写任何书体的点画,都必须有往复、顿挫之意,才能使点画跃起精神。 折钗股,形容转折用笔的方法。朱履贞《书学捷要》说: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其主要意思是说, [详细...]
    1. 黄山谷论书
    2. 《兰亭叙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研,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跋兰亭》   《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跋兰亭》   余在黔南末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李翘叟出褚遂良临右军书《文赋》,豪劲清润,真天下之奇书也。---《书右军文赋后》   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耶?欧阳公以 [详细...]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599(s)   2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