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dftgy
艺术新闻
    1. 古旧书画“全色”略谈
    2.   “全色”在古旧书画修复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全”字,从词义上理解为“完整、完备、不缺少”,而全色即为用调兑好的颜色,根据原作的艺术特点,用笔补全画面中的缺损部分,使之复原。古旧书画因流传久远,一幅画有时几经揭裱后,画面或残损、或部分模糊不清,这就需要修复人员用墨或色将它补好,恢复原作风貌。所以,全色是字画修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全色分全补和局补。全补,指将画心中有无画意的残损部分用颜色补全。而局补,是针对主要画意之外的画面残损部分的修补。无论是全补还是局补,都需要修复人员在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绘画知识,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了解各个流派的风格特征和笔墨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在全色中胸有成竹,使残损的画作达到应有的水平。   局补更能保持画作原有风貌。在修复界,一 [详细...]
    1. 放旷细腻 古拙秀润——读徐光聚新作有感
    2. 沂山万年松(中国画) 徐光聚   徐光聚是当代水墨画家。其山水,放旷与细腻兼具、古拙和秀润并存。徐光聚学宋元名家,膺有古风,重视直接感觉体验,又有活泼面貌。古人云,观画看气局,徐光聚的画风朴拙、格局宏阔,其长卷和大立轴,给人以高视阔步之感,一些如古松、假山等小品,也有不凡气度。   初见徐光聚的画作,是在一位朋友家中,那是一件巨幅山水,当时我被画中恢弘阔大的气势所吸引,但同时画中严谨的法度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得知,他是一位极为用功的画家,视作画为修行。徐光聚为人沉静、不事张扬,琢磨画是他每天的主要生活,或沉浸于外在山水、或优游于大 [详细...]
    1. 伊能静携手陆蓉之为Z世代赋能 THEIRSPACE艺创社踏上征途!
    2. 2021年9月19日,THEIRSPACE艺创社位于上生新所的首个线下空间正式开放,并呈现开幕展“DARK PONY丨寻找自我的奇幻之旅”。 开幕当天,受邀出席的媒体、艺术家、各大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各界的藏家和友人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THEIRSPACE艺创社线下空间及首展的开幕,并参与导览等活动。 (创始人庾恩利&孵化者伊能静) THEIRSPACE是由庾恩利发起,知名艺人伊能静女士与著名策展人陆蓉之老师联合孵化的项目,旨在为充满才能的GEN Z世代赋能的一个涵盖视觉、潮玩、纯艺、插画、音乐等共同组成的潮创空间。 [详细...]
    1. 插画师每天画下一幅画 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妈妈留存记忆
    2.   《我还记得》:用一支画笔抵御遗忘   不久前,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感动了不少国内外的观众。许多人都曾为影片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认知症的一种)的父亲而心生悲悯。近期,由乐府文化出版的《我还记得》一书,用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再次将阿尔茨海默病带进读者视野。比起电影的艺术化处理,《我还记得》巨细无遗地展现了阿尔茨海默病人士的生活和家属的心路历程。   《我还记得》的作者是亦邻,她是一名自由插画师,曾著有绘本《陪孩子玩吧》。2017年前画作多以少数民族和民俗风情为题材,近年创作方向转向衰老、疾病、死亡以及代际关系题材。   亦邻创作方向的转变,与父亲的逝世和母亲 [详细...]
    1. 辽沈战役之攻克锦州
    2. 宋惠民、陈建军 、张鸿伟、李武、 王希奇、曹庆棠 付巍巍《攻克锦州》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场战役。这三大战役,无论是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锦州战役(又名锦州会战)是指1948年10月7日到10月15日,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据守 [详细...]
    1. 许宏泉:销夏琐记
    2. 许宏泉 消暑清供 (一) 旧时文人“销夏”多与风雅相关,然他们的风雅亦多在笔墨文字之间。孙承泽作《庚子销夏录》,吴荣光撰《辛丑销夏记》,便是记录欣赏所藏碑帖法书名画之事。退谷在西山樱桃沟筑别业,建退翁亭,有退隐林泉之意。西山的夏天不比南方溽暑,把玩古籍,赏读书画,诚为“恬旷之怀,萧闲之致”。吴荷屋晚年因病辞官归居南海,他的《辛丑销夏记》便是在老家赋闲所作,他在序中写道:“……漫为消遣,闲录拙诗跋于后,名曰‘辛丑销夏记’。非敢言真鉴,用附于江村、退谷两公”。他的书确实受高江村《江村书画目》的影响。清人以记录欣赏碑帖书画“销夏”之书除了孙、吴两 [详细...]
    1. 写意精神:徐渭的文化自觉与笔墨语言
    2. 徐渭 鱼蟹图卷 天津博物馆藏 方闻先生说:“中国人并不将复古视为历史的倒退,而把它当成一个能不断恢复艺术生命力和真理的变革运动。在间断的历史中审视前代大师,如果后世画家成功地与之神会,也就是与那些楷模达到精神上的融合,那么在隔代的历史中,他便可与楷模比肩,而不只是模仿者。” 五百年后,我们再次提出徐渭以及“青藤画派”,其意在于进一步根植传统,回归中国画自身的文化结构与笔墨语言。今天,中国美术发展处于开放的语境中,“写意精神”的提出是对传统的追溯,对文人画的重识与笔墨精神的重返。如何实现传统语言的当代转换,对美术创作的语言意蕴深有裨益,对前沿美术理论的研究建设推波助澜。 在中国美术史的范畴,徐渭研究的关键词除了徐渭本体研究之外,多从“文人画”“大写意”“花鸟画”“题跋诗”“本色 [详细...]
    1. 百年青藤有余慕 清中期文士阶层如何“追星”
    2. 徐渭 墨花图(局部) 卷 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1521-1593)出生于明代中后期,他生前虽谋略出众,尤其“好奇计,谈兵多中”,但终究“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去世多年后,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发现了这位奇人,写奇文《徐文长传》,徐渭的声名才得以大显于世。在《徐文长传》中,袁宏道就预测徐渭以诗文为主的艺术作品“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确如袁氏所言,在“百世而下”的清中期,徐渭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其作品被当时的文士阶层所青睐。那么,这些文士阶层是如何赏玩徐渭作品的?赏玩方式跟今人相比有何不同? 丨赏玩的几种方式丨 [详细...]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