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dftgy
书法史论
    1. 华山碑局部
    2. 来源:网络 [详细...]
    1. 西狭颂
    2.   东汉灵帝建宁四年(171年)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栈道中,仇靖摩崖书。此颂在汉碑是一个颇为独特的类型,在疏放逸宕的结构中呈现超迈高华的意趣。杨守敬评此碑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保重。” 来源:网络 [详细...]
    1. 熹平石经
    2.   熹平石经是为校正五经文字而刻制的石头书籍。由著名学者蔡邕 ,堂溪典,杨赐,马日石单 等建议树建的。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至光和六年(183年),历时九年才制作完成,立于河南洛阳原太学门前。“石经”因系写“经典”,其书法应规入矩,一丝不苟,故失去不少天然情趣,形成多方严,少含蕴的天然书风。 来源:网络 [详细...]
    1. 白石神君碑
    2.   东汉光和六年(183年)立,碑原在河北元氏苏庄本庙,后移县学,此碑突破陈规旧习,将隶书扁方的字形特点演变为方或长方形,减弱了波动的媚姿,呈现一派方整森严的威武之力。 来源:网络 [详细...]
    1. 朝侯小子残石
    2.   又名《小子残碑》。清宣统三年在陕西长安出土,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碑书风在秀美和雄浑之间,对结构、笔力的把握得心应手,严谨沉着,现露出温文尔雅的性情。 来源:网络 [详细...]
    1. 先秦书法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秦代的六处经功刻石,将石刻艺术推向新的高度。现存绎山、泰山、琅琊、会稽四种   先秦是中国书法 [详细...]
    1. 大汶口陶尊符号
    2.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 耸立(一说海水)。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来源:网络 [详细...]
    1. 祭祀狩猎涂朱 牛骨刻辞正面拓片
    2.   祭祀狩猎涂朱 牛骨刻辞正面拓片 来源:网络 [详细...]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8(s)   0 queries cached